科技创新助力赶超发展
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贯彻是当前科技系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。近期,通过通读原文、参加省报告团的宣讲,以及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的深入学习,特别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内容的深入领悟和研讨,思想上认识上受到了洗礼提升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中,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突出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放在了很高的位置,明确提出了“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”。以往的科技创新篇章都是与文化、教育、社会民生综合表述的,但本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,把科创发展的工作单独成篇,突出表述,可见中央对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。三个“第一”的强调,成为了下一步科创工作推进的指针。
作为六安科技战线的工作者,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合六同城化的历史机遇,加快推动自主创新、协同创新、开放创新,为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贡献科技力量。
企业是创新的主体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带动,促进企业转型升级。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着力解决一批行业共性瓶颈难题,提升企业创新发展水平。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快速增长,2022年全年共推荐申报高企245家,预计高企总数将达到450家,实现连续四年高企总数增幅30%以上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名列前茅。2022年1-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8.9%,开年以来始终位居全省第1位。
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方面,我们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、合六同城化等发展机遇,深度对接沪苏浙和合肥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资源,借力推动六安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。推动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,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分市场建设运营。抓牢六安—上海对口合作的发展机遇,搭建六沪企业科技服务平台,共建“孵化在松江,转化在六安”的松江——六安科创孵化模式,支持上海高校院所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六安创办或领办企业等,加快推动六安经济社会发展。
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”发挥创新人才支撑作用,要坚持引育并举,加大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进培育力度,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六安创新创业。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,壮大并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,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,积极争创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,把科技的力量延伸到田间地头,大力推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。全市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至1419人,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总数达到42家,均居全省第一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,内涵深刻,意义深远,我们将反复深入学习领会大会精神,将学习心得转化为推动六安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,为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不断提供科技助力。(市科技局局长 李守富)